×
江汉考古

浅析曾侯钟铭营宅土之地理原因

《江汉考古》2014年第4期公布《随州文峰塔M1(曾侯与墓)、M2发掘简报》,其中即包括曾侯與钟铭照片、拓片、摹本和释文等内容,文峰塔墓地属于随州水东岸义地岗墓群,2009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为配合相关工程建设,于此抢救性发掘两座春秋时期墓葬。一号墓出土带有“曾侯與”铭文的编钟等器物,二号墓为积石墓,盗掘严重。一号墓经过考古工作者清理收集残片及遗物,获取了该墓的基本数据与各类残器,使得学界可初步把握其墓葬的基本信息,特别是发掘的数件编钟与部分残片上之铭文,不仅有助于判断墓主身份与埋葬年代,更对认识与解决曾国始封、叶家山曾国墓地族属、曾随关系、周初分封形势以及南土诸侯格局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7月16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邀请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等单位专家学者,召开“随州文峰塔曾侯與墓”专家座谈会。《江汉考古》于《简报》后刊登《“随州文峰塔曾侯與墓”专家座谈会纪要》一文,诸位专家学者以自身领域出发,就“曾侯與墓”研究的不同方面,发表了各自看法①座谈会具体发言者如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伯谦教授、刘续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罗运环教授、李天虹教授、杨华教授、徐少华教授、张昌平教授,山东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方辉教授,中山大学历史学院于薇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常怀颖博士,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方勤所长。。

凡国栋《曾侯舆与编钟铭文柬释》、李学勤《曾侯(舆)编钟铭文前半释读》、李天虹《曾侯(與)编钟铭文补说》等先生考释曾侯與钟铭铭文之文章亦于《江汉考古》同期发表。凡国栋《曾侯舆与编钟铭文柬释》对曾侯(與)编钟1、3、5等号钟铭文皆作出了注释。李学勤《曾侯(舆)编钟铭文前半释读》认为,曾侯(與)编钟钲部和左鼓的前半铭文,所记历日为公元前497年,周历正月甲午朔。器主曾侯追述先祖伯(即南宫括)辅佑周文王、武王伐殷,而后受命于汭土建立曾国,统治江汉地区及淮夷各族。铭文记录反映了西周早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也为曾(即随)国公室族属等问题提供了珍贵材料。李天虹《曾侯(與)编钟铭文补说》认为,编钟主人曾侯(與),即曾侯乙墓出土铜器铭文中的曾侯 ,为曾侯乙之祖父。背面右鼓铭文“燮”字之后的第一个字,应训作“言就”,亦可能读为“就”,其有依附之义。“周室之既卑,吾用燮就楚”之大意概为,周王室已衰微,曾国于是依附楚国。即曾侯之时,曾、楚已交好。另外,曹锦炎对北京收藏家梁氏庋藏青铜残钟铭文的考释可与曾侯與墓所出编钟铭文合观。在残钟照片基础上作出的摹本并录出的钟铭释文见《曾侯残钟铭文考释》①诸家文章之释文文字与具体内容详参《江汉考古》2014年第4期。。

诚如上文所见,依据曾侯與钟铭有望解决之问题颇多,然限于学力,小文谨试图解决周王之所以遣命曾侯與先祖南公“营宅汭土”建立曾国之地理问题,故在诸先生文章基础上,于此先隶定铭文并概括内容。

曾侯與钟铭铭文隶定释文如右:

隹(惟)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與)曰:“白(伯)(括)上/(庸),左右文武,【正面钲部】/达(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坒(庇)淮/尸(夷),(临)有江(氵夏)。/周室之既庳(卑),【正面左鼓】/(吾)用燮(戚)楚。/吴恃有众庶,/行乱,西政(征)南/伐,乃加于楚,/(荆)邦既(削),而/天命(将)误(虞)。有/(严)曾侯,=(业业)氒(厥)【背面右鼓】/(圣),亲(薄)武攻 (功),/楚命 是争(靖)(复)/(定)楚王,曾侯/之龗(灵)。穆〈=〉曾侯,【背面钲部】/(壮)武(畏)誋(忌),共(恭)/(寅)斋明示(盟),伐武/之表,褱(怀)燮四/旁(方)。余(申)(固)楚/成,整(复)曾疆。/(择)忄辛(辝)吉金,自/酉乍(作)宗彝,龢钟【背面左鼓】/鸣皇允(皇),用考(孝)[以]/亯(享),于忄辛(辝)皇(祖),/(以)[祈](眉)□(寿),大/命之长,期(其)肫(纯)/(德)降,余口(余)万歹枼(世)/是忄尚(尚)。【正面右鼓】②此释文依清华大学出土文献读书会撰,陈颖飞执笔:《曾侯与编钟铭文补释》,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网站,2014年10月13日。笔者亦参与该文之全程讨论,故铭文隶定与注释依之,仅个别点断有异。

此钟铭有韵,而辨清铭文用韵,对铭文断句与文义理解俱有帮助。“伯括上庸”至“而天命将虞”,“庸”、“东”属东部字,“武”、“下”、“土”、“氵夏”、“楚”、“虞”俱鱼部字。“有严曾侯”至“曾侯之灵”,“圣”、“争”、“灵”属耕部字。“穆穆曾侯”至“余万世是尚”,“盟”、“方”、“疆”、“皇”、“享”、“长”、“尚”俱阳部字③本文考释文字韵部悉依唐作藩.上古音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3.。

上一篇:奉献精神与园地意识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