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汉考古

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楚庄王问鼎中原记 经典中


楚国原是汉江间的一个方圆百里南夷小国,不受人重视。西周初年,诸侯会盟时不能入席,只被派做看守灯火的杂务。此后还常遭到周王室的讨伐。但是,进入春秋时期,南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从考古材料看,其生产力水平并不比中原各国低,在某些方面还取得领先的地位。
楚国地处江汉平原,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农业比较发达。楚国人也很重视水利灌溉。楚庄王时令尹孙叔敖就曾因堵截汝水,兴建期思陂灌溉工程,是我国最早有记载的水利建设。
有着雄厚物质力量的楚国,在楚武王、文王、成王、穆王时期,逐渐吞并了周围小国,已由过去“筚路蓝缕,辟在荆山,以启山林”的小国,发展成为雄踞江汉,觊觎中原,地方千里的大国。
春秋前期楚成王时国力发展到第一个高峰,在他当政46年中,屡想北进,但召陵受到齐桓公霸权的阻挡,城濮又遭到晋文公的打击,晚年想改立继承人不成,被迫自杀。他的儿子穆王因是逼死父亲自立,造成内部分裂,在穆王短短的12年政权中,无所作为,国内一些强宗大族势力兴起,互相争夺,使楚政治上出现危机。楚庄王就是在这种困难环境中即位的。
据传说楚庄王在即位的三年中,“左拥郑姬,右抱越女”,日夜作乐,怠于政事。不少人劝谏他,他却发布了一条命令:有来进谏者杀头!
一天,有个叫成公贾的人去见他,庄王问他见到命令没有,成公贾说他不是来劝谏的,而是来说谜语解闷的,庄王就让他说说看。成公贾说:“南山有只鸟,三年不飞不动也不叫,是什么鸟?”成王回答说:三年不动是决定志向,三年不飞是在长翅膀,三年不鸣是观察周围情况。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庄王随即上朝理政,“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刘向《新序》卷二)。国人欢悦,楚国大治。原来他即位初年,不问政治,是采取外昏内智的策略,用沉湎于酒色做掩护,使矛盾暴露,洞悉忠奸,一旦着手整顿朝政,就能情况明,决心大,处理正确。
楚庄王整顿内政后,首先是征服庸国。穆王末到庄王初年,内乱频繁,又发生天灾,经济上困难。周王的一些部族乘机叛楚,这其中以庸人为首。它联络麇、戎、蛮、百濮等部族,声势很大。当时形势很严重,申、息两地的北城门都不敢打开,怕中原诸侯乘机来攻,有人提出迁都以避戎蛮的主张。
庸是一个古老国家,周武王伐商的联军中就有它参加,地在今湖北竹山县。它东南至鱼邑(今四川奉节),北到陕西安康,地处秦、巴、楚之间,是西北通秦,北上中原的战略要地。楚庄王于公元前611年(鲁文公十六年)起兵伐庸。庄王的策略是打击主要敌人,瓦解其他。果然,楚起兵伐庸后,麇和百濮等少数部族都惧而退兵。楚军采取七战七败的麻痹骄敌策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一举灭掉庸。这一战役不仅解除了西部威胁,同时把地盘扩大到今湖北西北,与秦直接相接。
楚接着向北用兵,进攻陈国。陈本是亲楚的,因陈共工死时楚人“不礼”,倒向晋一方。公元前608年(鲁宣公元年)庄王带兵进攻陈、宋两国。晋国赵盾救陈,责问郑国亲楚之最,楚在北林(今郑州东南)打败晋军,并活捉晋将解杨。
次年春天,楚指使倒向它的郑国进攻宋国,郑宋两军战于大棘(今河南睢县南)。楚国主将华元战前杀羊分赏士兵,却漏掉了给他驾车的羊斟,郑宋两军开战,羊斟就把华元一直拉到郑军中,一国主将,就这样当了俘虏。宋军无主将,自然大乱而遭惨败。郑人缴获战车460辆,斩首100人,活捉250人。
羊斟这种因私怨而大败国事的行为,回国后却未受到惩办,当华元逃回问他是不是马不听使唤,他却回答说是人不是马,说完就逃之夭夭。这充分说明宋国军纪、法纪败坏到了何种程度,所以宋国一直积弱不振。
这年夏天,晋联合宋、卫、陈三国准备攻郑,以报大棘之仇,楚国将军队开到郑国国都等待晋军,晋中军元帅赵盾率领的四国联军不敢前去交锋就退了回去。可见,楚庄王这只鸟鸣起来,确实是把晋国人吓住了。
楚国军队两次同晋相遇都占了上风,庄王更大胆地向北推进。公元前606年(鲁宣公三年),他到今河南伊洛流域进攻陆浑之戎,把军队开到周王室的国土上来显示力量。

上一篇:湖北省博曾世家文物特展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