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汉考古

日本在公元前三世纪为何一夜暴富?跟随考古的



日本弥生时代的典型器物——铜铎

在日本史研究中有很重要的一环常常被人们忽略,那就是弥生时代。弥生时代让日本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飞跃。在弥生时代,即公元前三世纪前后,原本发展缓慢的日本原始社会突然一夜暴富,飞跃进全新的农业社会。通过对大量出土文物和遗址的深入研究,日本考古学家认为,弥生时代的跨越根本在于中国秦汉时期的移民入岛。他们带来了大陆先进的农耕文明,给日本列岛带入了全新的经济生产方式,从而根本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今天,我们将从日本弥生时代遗址着手,考究出土器物,推演经济形态与社会组织形式,窥探日本文明早期的历史场景。


大英博物馆藏日本弥生时代陶器

引言

首先,我们明确什么是弥生时代:弥生时代,起源于九州北部,尔后快速向东发展。代表弥生文化的是农耕、金属器具、弥生土陶器等。金属器主要有祭祀用的青铜器和农耕生产用的锹、镰等铁器。弥生后期,日本有了制造金属器的能力,形成以西部为中心的铜剑、铜镡文化圈和以近畿为中心的铜铎文化圈。这时,它们作为利器的功能往往被忽视,更多地被用于祭祀和装饰,并成为权威的象征。

显而易见,日本在弥生时代进入了文明时期,经济上出现了农业,手工业,青铜铸造业,社会组织形式上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考古学中的“古国”在此时可能已经出现。


吉野里历史公园,日本规模最大的弥生时代环濠部落遗迹

一、农业作物

据考古资料,日本的水稻农耕从绳文时代就已开始,“至迟在绳文晚期九州地区已经出现水稻农耕”。“在弥生文化的数千处遗址的粗陶上,屡屡发现有稻谷的压痕和碳化的稻谷颗粒, 这意味着水稻农业的出现。”

正是因为农业的出现,日本社会较为低级的社会组织形式——村落形成了。在弥生时代水田耕作的面积较小,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陋,为了引水灌溉、开荒种粮,日本人由原本的分散居住开始聚居。这样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就由采集、狩猎向农耕社会转变,从山林、海滩向低洼地移动,很多人集居在一起,形成了村落。

随着生产规模即耕种面积的不断扩大,小的村落慢慢地形成大的村落,就出现了村落首领,他们掌握了很多的稻田,统一安排稻田耕作,水利、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同时使用铁制工具,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初期的社会组织形式因此出现。

二、水田

日本初次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大规模的水田遗迹(静冈登吕遗址), 是在1943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但当时的发掘工作由于战争而中断。战争结束后,1947—1950 年又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地发掘, 从而拉开了日本大规模水田遗址发掘的序幕。现在, 日本已发掘了百处以上的弥生时代水田遗址, 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日本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水田遗迹是在日本西部的北部九州, 年代为绳纹时代晚期( 公元前30 年以前)。进人弥生时代以后, 水田逐渐向其他地区扩散, 除了北海道之外稻作农耕已遍布整个日本。


日本弥生时代登吕遗址复原的水田

水田的大规模出现,意味着农业在日本境内的推广,而数量众多的田地的耕作需要大量且集中居住的人口,因此村落规模进一步扩大,并有向早期国家形态的发展的趋势。

三、农业生产工具

日本弥生时代的农具, 以木制为主, 另外有一定数量的铁、铜、石制农具。

在日本诸多遗址出土过不同形状的木质锄头,可见在弥生时代日本的农业生产工具已经有了初步的根据用途不同所进行的有意识的划分。

青铜农具在日本被称为铜“锹先”,实际上都是锹(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插” 或“粗” 等。)的铜质凹口刃部。年代从弥生时代中期后半开始出现, 到晚期后半时较多。这是一种小型锹, 刃部最宽的为9.3、最窄的为8厘米。


日本弥生时代铁农具

上一篇:《江汉考古》2019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