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汉考古

考古实证中华文明有年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在相当长时间里,既缺乏资料,也缺乏系统的认识。旨在揭示中华民族5000 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下简称探源工程),自2001 年启动至今已进行十余年。

2018 年5 月28 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目前探源工程已取得重大进展,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

探源工程考古发掘四大遗址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考古发掘的既有防洪护城功能、也是水利工程的老虎岭水坝。

探源工程负责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巍介绍,探源工程实施的十几年里,研究团队在几个重要的、距今5500~3500 年的都邑性遗址开展了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包括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探源工程研究团队认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 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此外,探源工程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探源研究表明,中华文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的影响。源自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的饲养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逐步融入中华文明之中,并改造生发出崭新的面貌。

同时,中华文明在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兼容革新能力,成为了其长期生长的起点,从中孕育出的共同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

例证之一:杭州良渚遗址距今约5000 年前,高等级墓葬显示已进入王权社会

神木石峁遗址,高等级的建筑区皇城台城墙高达9 米,军事防御色彩浓厚。

位于浙江北部的良渚遗址,修建于约5000 年前。遗址是在沼泽上修建的,为了防止山洪对城的侵害,首先修建了一个长3.5 公里、宽度十几米的巨型水坝。水坝除了具有防洪功能外,还是水利工程。之后,城中心修建了一个630米长、450 米宽、高十几米的大型土台,土方量约200 多万立方米,都是用草包泥从别的地方运来修建的。高台上还有一座面积两三百平方米,最高达900 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围绕高台,是长1900米、宽1700 米的大型城址,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城墙宽、墙基宽都是40 米至60 米。最新发现表明,在内城外还有一个长、宽约2600 米更大规模的城址。

由于城址建在沼泽上,需要从别的地方运来大量石块作为基础,再运来黄土进行修建。研究团队初步估算认为,这样的总工程量是1200 万立方米,如果动用1 万个劳动力修建也需要10 年甚至更长时间。“能组织这么大规模的人力,进行这么大规模的工程,如果仅仅是一个部落或者一个联盟是不可想象的,应该是动员了相当广阔地方的人力。”王巍说。

除了高等级的宫殿之外,高等级的墓葬也在祭坛上修建。研究团队发现,良渚遗址每个墓里往往有上百件随葬品,尤其是有制作精良的玉琮、玉璧等和宗教相关的玉器,以及制作精致的武器——玉钺,甚至有的短柄钺上下还有玉质装饰,显然是军事指挥权力的象征。

“这是一个阶级分化相当严重的社会,是产生了权力、产生了王权的社会,所以我们认为,应该以这个为代表,在长江下游地区,距今5000 年已经进入了古国文明的阶段。”王巍说。

例证之二:襄汾陶寺遗址、神木石峁遗址距今5000 年前后,城墙高达9 米,军事防御色彩浓厚

研究团队在中原地区,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分别发现了面积在280 万乃至400 万平方米的巨型城址。王巍说,这些城址内社会分化严重,高等级的建筑周围有高高的围墙环绕。像神木石峁遗址,高等级的建筑区皇城台城墙高达9 米,军事防御色彩浓厚。高等级建筑不仅规模大,而且制作非常精致。

研究团队发现,这一时期,墓葬反映的阶级分化非常明显,小墓一无所有,或仅有一两件武器或陶器,但大型墓葬随葬品上百件,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有的表明了等级身份。

王巍举例说,比如在襄汾陶寺遗址,大型墓葬随葬陶鼓、石磬、龙盘,尤其是直径约60 厘米的龙盘,每个大墓有1件。还有表明等级身份、象征军事指挥权力的钺,沿墙摆放一排,表明权力构成已经相当严密,而且形成了一整套等级制度。

上一篇:考古系麦蒂玩跨界被艾弗森完爆
下一篇:没有了

Top